六君子汤加减_六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大全集

美食文化
2024 04-27 16:40 点击:
六君子汤加减_六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大全集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君子汤加减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六君子汤加减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脾虚怎么调理脾虚

2.慢性支气管炎虚证如何治疗?

3.最近都没有胃口吃饭是怎么回事?

4.肉瘤的中药有效方

5.口下欲饮,饭后则吐属于什么证?

六君子汤加减_六君子汤加减方剂配方大全集

脾虚怎么调理脾虚

       脾虚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物理治疗来进行调理,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来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脾虚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吃一些偏温性的食物,如山药、地瓜等。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吃寒凉、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生活调理: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改善熬夜、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还要多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到冷风刺激。此外平时还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3、物理治疗:比如针灸、推拿,可在专业医生操作下对足三里、脾俞、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或者沿胃经和脾经的循行进行按摩,也可以点按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对调理脾虚有一定的帮助;

       4、口服药物:若患者脾虚的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遵医嘱口服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等健脾益中的药物进行调理。具体服用哪种药物,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

慢性支气管炎虚证如何治疗?

       来自长沙普济医院(三级甲等)

       答: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脾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

最近都没有胃口吃饭是怎么回事?

       (1)肺虚

       临床表现:咳声低弱,喘急气短,言语无力,自汗畏风,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偏红,脉软弱。

       基本治法:养肺止咳平喘。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北沙参9g,光杏仁9g,象贝母9g,百部9g,紫菀9g,山海螺15g。

       随症加减:咳嗽痰少,咽干口燥者加知母9g,天花粉9g,玉竹9g;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者,加银柴胡9g,地骨皮9g,胡黄连6g;畏风形寒,咳痰稀薄者,去麦门冬、北沙参,加黄芪15g,桂枝9g,白芍9g,甘草9g;食少便溏,少气乏力者,去麦冬、北沙参,加黄芪9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

       (2)脾虚

       临床表现:咳嗽喘促,咳痰稀薄,畏风神疲,少气乏力,便溏腹坠,苔薄白舌胖嫩,脉软弱。

       基本治法: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基本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9g,白术9g,茯苓9g,陈皮9g,姜半夏9g,肉桂3g,代赭石15g,旋覆花9g,五味子6g,生姜3 片,甘草6g。

       随症加减,形寒便溏,肢冷神疲者,加制附子9g,补骨脂9g,干姜6g;胸闷脘痞,口腻纳呆者,加木香9g,砂仁3g,厚朴9g,米仁12g;面色无华,头目昏眩者,加当归9g,白芍9g。

       (3)肾虚

       临床表现:咳嗽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不安,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数。

       基本治法:补肾纳气。

       基本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制附子6g,肉桂3g,熟地黄12 ~ 15g,怀山药12g,山萸肉9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五味子6g。

       随症加减:喘促声低息短,慌张气怯者,加人参6g,补骨脂9g,胡桃肉9g,蛤蚧尾一对;阳虚水泛,心悸咳喘,肢体浮肿者,去熟地黄、丹皮,加白术9g、白芍9g、生姜3 片;肾阴偏虚,咽干口燥,腰酸溲赤者,去附子,肉桂,加知母9g,黄檗9g,麦门冬9g;虚不纳气,喘促动则尤甚,二便失禁,汗出肢冷,面青心悸者,加人参9g,龙骨(煅)30g,代赭石15g,紫石英15g,黑锡丹(包煎)6g。

肉瘤的中药有效方

       根据你说的症状考虑是属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表现,建议去中医消化科就诊,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可以中药调理看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上火食物,注意卫生清洁,保持心情舒畅。

口下欲饮,饭后则吐属于什么证?

       脂肪瘤是正常脂肪组织的瘤状物,它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地较软,无痛。生长缓慢,但是可以达到巨大体积。西医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脂肪瘤常多发。往往此处切除,他处又生,难以根治。而运用中医药治疗脂肪瘤,在消除肿瘤、预防复发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痛苦较小,安全无损伤。为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脂肪瘤的规律,笔者考察了近2o年来的临床治疗报道。概述如下。

       l、内治法

       1、1 辨证治疗

       王氏(1)认为本病以痰为基础病理改变,故用自拟化痰消结散为基本方(制半夏12 g,贝母12 g,白芥子9 g,竹沥9 g)。寒湿困脾,见肢体困倦,恶心呕吐,头眩,苔白腻,脉滑者,加陈皮、茯苓、胆南星等;脾气虚,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消瘦,苔薄,舌淡,脉细弱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等;气滞,见胸腹胀闷而善叹息,抑郁易怒,少腹胀痛,苔白,脉眩者,加陈皮、香附、青皮等;瘀血,见局部皮肤青紫,唇甲紫暗,舌质暗红,脉细涩者,加松仁、红花、三棱、莪术等;阳虚,见形寒肢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舌质胖嫩,苔白滑,脉沉迟者,加肉桂、炮姜、鹿角胶等。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20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共治疗42例。结果28例肿块完全消失,11例肿块部分消失或明显减少,3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达93%。

       方氏(2)以清热化痰,活血软坚法治疗多发性脂肪瘤,药用:陈皮12g,制半夏12 g,川芎9 g,红花15 g,浙贝母9 g,茯苓12 g,夏枯草30 g,当归24 g,僵蚕l2 g,荷叶9 g。黄连9 g,甘草9 g,山慈菇15 g,生牡蛎15 g。发于上肢者,加桑枝9 g,片姜黄9 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5 g,独活12 g;发于胸腹者,加柴胡12 g。川楝子15 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22例中治愈2O例,治愈率为90.9% ,好转2例,全部有效。

       赵氏(3)等应用自拟祛瘤汤治疗多发性脂肪瘤36例,方剂组成:胆南星15 g,陈皮10 g,白芥子1O g,半夏15 g,穿山甲10 g,皂角刺lO g,三棱10 g,莪术lOg,乳香5 g,没药5 g,茯苓10 g,甘草5 g。每日l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里虚寒者,加草果、麻黄;瘀血内阻者,加芍药、桃仁;痰阻壅盛者,重用胆南星、半夏;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结果: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O.6%。服药时间最长者2个月,服药时间最短者1周。

       杨氏(4)用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脂肪瘤l例,药用:当归6 g,柴胡1O g,赤芍12 g,茯苓l5 g,龙胆草5 g,白术10 g,薄荷5 g,生姜6 g,三棱10 g,莪术lOg,炮穿山甲12 g,甘草3 g,水煎服。3剂后一般症状明显好转,肿块变软,继续以上方加减连服21剂,肿块完全消失,追踪1年,肿块未复发。

       白氏(5)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痰凝型多发性脂肪瘤1例,服用该方剂1个月后,2处硬核全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孙氏(6)应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脂肪瘤l例、史氏(7)等应用三核化结汤(山楂核、荔枝核、橘核、连翘、山慈菇、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桔梗)随证加减治疗皮下脂肪瘤1例,均获痊愈。

       1.2 专方治疗

       阴氏等(8)以脂瘤平散剂(丹参、全瓜蒌、制乳香、制没药、牡蛎、黄芪等)治疗多发性皮下脂肪瘤44例,多发性血管脂肪瘤l6例,共60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肿瘤全部消失)12例;显效(部分肿块消失,其它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21例;有效(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20例;无效(肿块大小、多少同服药前)7例,总有效率88.33%。

       张氏(9)运用涤痰除瘤方(青礞石5O g,连翘lO g,黄芩lO g,白芥子lO g,陈皮1O g,姜半夏1O g,茯苓30 g,苍术15 g,白术15 g,赤芍60 g,天南星1O g,皂角刺10 g,炒甲珠30 g,当归30 g,红花10 g,浙贝母15 g),治疗多发性脂肪瘤7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杨氏(l0)应用浙江长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至灵胶囊(为新鲜的冬虫夏草中分离出来的被孢霉素真菌)治疗5例皮下脂肪瘤,结果3例痊愈,2例好转。

       2、外治法

       张氏等(11)经皮注射消痔灵(五倍子、枯矾为主制成的注射液)治疗脂肪瘤6例,方法:患者瘤体处皮肤消毒,用5号半针头针管抽入消痔灵注射液,插人瘤体中心处,注射0.2~0.5 mL后,向前后或左右做浸润性注射,或针从2~3个不同方向注射,患者感觉微胀即止。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缩至0.5 cm以下者)5例,有效(缩至0.5~1 cm内)l例。

       高氏(12)用针刺法治疗皮下脂肪瘤7例,方法: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分别从4个方向沿瘤体根部刺入,深度据瘤体的大小而定,不能刺透,留针20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停2~4日,如未见效果,继续治疗,直至痊愈。结果7例全部治愈,一般针刺5~l6次肿瘤消失。

       赵氏(13)用火针加发泡灸治疗皮下脂肪瘤1例,方法: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确定要针刺的5个点,烧红火针,在患处迅速点刺,深约1寸左右,刺毕再将艾绒捏成豌豆大的艾柱,分放于5点上,点燃,让患者忍痛烧尽,吹去艾灰。结果3 d后肿物明显缩小,7 d后局部结痂,肿块完全消失。

       兰氏(I4)应用火针加盖太乙膏(自制)治疗脂肪瘤l例,经2次治疗,包块消失而愈。张氏(15)应用缩瘤灵(生石灰粉1500 g,食用碱200 g,枣木炭500 g,火硝200 g)治疗脂肪瘤lO余例,患者经治疗后脂肪瘤均逐渐消失,且皮肤不留瘢痕。

       3、内外台治法

       邹氏等(16)应用针药并举治疗多发性脂肪瘤l2例,针刺采用围刺法,取1.5寸针,在较大的肿瘤上、下、左、右方各刺l针,针尖朝向肿瘤基底部,有针感后留针30 min,每隔10 rnin行针1次。中药选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二陈汤辨证加减。药用:柴胡10 g,生白芍20 g,当归l5 g,川芎l5 g,茯苓15 g,焦白术l5 g,陈皮l5 g,红花15 g,半夏1Og,三棱10 g,莪术1O g,穿山甲10 g,浙贝母10 g,皂角刺10g,鸡血藤30 g,丹参3O g,生牡蛎3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1个月后休息3 d,根据病情开始第2个月、第3个月治疗。结果服药3个月后,痊愈(肿瘤全部消失)2例;显效(部分肿块消失,其他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5例;有效(肿块开始变软、变小,不再新生)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1%。

       4、讨论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药从内治、外治以及内外合治等3个方面治疗脂肪瘤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内治方面,所用药物以化痰为主,兼有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药主要选用半夏、胆南星、海藻、瓜蒌、贝母等,理气药主要选用陈皮、香附、青皮、木香、川楝子等,活血药主要选用川芎、红花、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药主要选用牡蛎、夏枯草、山慈菇等,清热药主要选用龙胆草、银花、连翘等。涉及的传统名方有逍遥散、六君子汤、桃红四物汤等。外治法中有药物化疗,也有针灸疗法。从疗程上看,有长有短,短则1周,长则3个月。其原因可能有多种,笔者认为其中之一与辨证用药的正确性有关。虽然本病治疗离不开化痰,但在治疗上仍应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疗程。

       胃虚痛型: 

       脾胃虚寒者表现为胃脘泛痛,空腹痛甚,进食后疼痛减轻、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胃阴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灼热、隐隐作痛、饥不欲食等。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a.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组成。能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b.附子里中丸:由黄芪、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酒陪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常见胃痛如何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选用适合病症的中成药服用,对于改善胃痛是至关重要的。古人常说:“对症下药,方能取效”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服药期间,要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如此有利于胃痛的恢复。若服用中成药一周,胃痛仍不见好,应到医院查治,以防延误病情。

       “阳气内守”造成手脚冰凉

       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手脚冰凉。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还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

       “秋冬季节手脚发凉是人体‘虚寒’的表现,由于寒至经脉,阳气不能通达,就会引起人体的手脚发凉,有些人会伴有月经推迟的症状,还有的人会生冻疮。一般去医院检查都查不出什么大问题,但是还要适当注意,加强身体锻炼,适当的食补和药补都有助于改善症状。”

       自己的气血不调理你就是睡觉盖的再多但是冰冷的,因为你的自身不会发热。所以我来给你介绍一种与众不同的点穴疗法,希望你们姐妹们最好能够一起点按,不过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心,坚持就是胜利----记住。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

       手脚冰凉是女性和老年人常见而且容易出现的病症。有的时候下腹部、膝盖、腰部、背部也感觉像有风一样,有时间整个身体都发冷。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就可能引起神经痛和膀胱炎,故经常刺激有效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告别“冰冷”的世界。

       一 至阴 “至”尽也,到达的意思,“阴”即本阳经终止,进入足少阴肾精,说明阳气到了尽头,由此阴气将起,故名至阴。

       位置:小指外侧甲角旁开1分(多用切法)。

       主治:手脚冰凉、月经痛、难产、头顶痛、胎位不正、遗精。

       二 神阙 变化莫测谓之“神”;“阙”指要处。命名神阙是因为胎儿赖此输送营养,灌注周身,同时该穴又和现代的遗传信息一样神气,变化莫测,故名神阙。

       位置:穴当肚脐孔(主要以温灸---隔盐灸、隔姜灸或者拔罐为主)。

       主治:全身发冷、多汗、水肿、腹痛、各种虚症、肠鸣、腹泻。

       三 合谷 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意思是指“谷”比“溪”大而浅,此处“合”为肌肉会“合”处,故名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指尖到达处。

       主治:手脚冰凉、手指痉挛、头面部、咽喉部 、头痛、牙疼、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感冒、痛经等。

       女性保健导引功----调理冲任功

       ------调理冲任,养肝益血,补肾固精

       功法

       1.坐式(坐于凳上前1/3处),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排除杂念,两手重叠,右手在里,右手外劳宫穴与左手内劳宫穴相对,以右手内劳宫对准脐眼,轻放于脐上。

       2.用意念和呼吸导引内气,吸气时,收腹提肛,并带动会阴紧缩上提,同时意念由会阴引气达于下丹田,呼气时肛门与小腹放松,如此一吸一呼,练30分钟。初练时用意念配合呼吸导引气机,熟练后只用意念导引。

       3.收功时,导气归下丹田,稍停,两目慢慢睁开,两手搓热,轻轻擦面如洗脸状5-7次,再起身活动。

       按摩三步曲告别手脚冰凉

       冬天天气寒冷,许多女性和学生都有手脚冰凉的毛病。因此除了整体调治外,还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理。

       按照“三步曲”进行自我按摩。一是按穴。可轮换按左右手臂的手三里(曲池下二寸)、合谷、劳功(手心)等穴位。左右腿脚轮换按足三里、涌泉等。二是温灸。用艾条熏灸以上穴位。三是揉搓。揉搓手背及脚趾,手指的第三关节为上邪,脚趾的二关节为下风,揉搓上八邪、下八风可有较好的作用。揉搓涌泉穴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搓揉脚趾,特别是大脚趾头第二节的几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下。  

       另外心俞穴(左右肩胛中间、脊梁骨和两侧大筋的部位)按揉36次,左转18次,右转18次;肾俞穴(即两边腰眼)按揉36次,左转18次,右转18次,都有疗效。按摩以上穴位还可防风湿、防高血压、防咳喘、关节病等。 答案补充 胃气虚怎么办?饮食上注意些什么,吃什么要好?

       吃中药,先治疗好了再保养。 注意辛辣食物,吃山药黄芪当归扁豆会好些。

       如何治疗脾胃气虚的症状

       症状表现---提不气.气断.早上起床胃不舒服.饭后胃困.有明显提不起气,想睡觉的特点.谁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请解答一下!

       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黄芪精口服液,都治疗这种病

       脾胃气虚临床表现:脘腹胀闷,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或头晕嗜睡,或轻度浮肿,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脉缓无力。

       治疗方法:健补脾胃,理气和中。

       选方用药:香砂六君子汤。

       人参10g,白术15g,茯苓20g,陈皮15g,半夏15g,甘草10g,砂仁10g,木香5g。

       此证在临床上多见于胆病日久、脾胃受损、健运失司者。病人主要以脘腹胀闷、食少纳呆、大便溏泻为特征,故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胃、理气消胀以健运。方中人参、白术补益脾胃之气;茯苓健脾化湿并止泻;陈皮、半夏降逆和胃以消胀;又加砂仁、木香行气健脾,和胃止泻;甘草调药和中,益气健脾。答案补充 胃经常感觉里面有气一样 有的时候还隐隐作疼 胃的两侧也是有的时候隐隐作疼

       ---------脾胃气虚 肝气犯胃

       呕吐、嗳气、呃逆均为胃气上逆所致。

       嗳气----古称为“噫”。指气自胃向上出于喉间而发出的沉长之声。若在饱餐后或饮汽水,偶发嗳气,而无其它症状者不属病态。若嗳气酸腐,兼胸脘胀满者,是宿食不化,胃腑气滞所致;若嗳气声响频作,得嗳与矢气则脘腹宽舒,属肝气犯胃;若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伴纳呆口淡,为脾胃气虚,胃虚气逆所致。

       呃逆----唐代以前称作“哕”。呃逆是指咽喉间呃呃有声,亦属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新病呃声高亢,短而有力,属实热,多为胃火上冲而致;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属虚寒,是脾胃虚弱虚气上逆之故;久病呃声频频,声低气怯,伴神昏或精神萎靡不振,为胃气衰败之候。答案补充 嗳气,又称“噫气”,是胃病中常见的症状。食滞停胃、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原因皆可造成嗳气,食滞胃之嗳气,常因暴饮暴食,饮食不节,致使食物停滞胃脘,中焦气机受阻,通降失常,反致胃气上逆。病人常不思饮食,脑脘痞闷,嗳气频多且带酸臭味,大便也酸腐而夹有不消化食物,治疗时用理气和中、消食导滞的药物。脾胃虚弱之嗳气,多因体质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引起,脾胃气虚则纳运失常,以致胃气不和,嗳气呈断断续续,嗳声常较低弱,并有呕泛清水、不思饮食、脉虚弱、舌质淡薄、白色白等症状,治疗应予以理气温中,补益脾胃。肝气犯胃之嗳气,多因情绪言忧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引起胃气上逆,此时除嗳气外,常兼有胸闷不舒,胁肋胀痛,脉弦等症状,治疗应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为主。答案补充 呕吐----又可分为呕、吐、干呕。其中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者称为“吐”,有声无物者称为“干呕”。一般新病呕吐属实,其势猛,声响有力;久病者多虚,其势缓,声音微弱,吐出物清稀少臭。实热证呕吐势猛,声响有力,吐出物稠浊臭秽。多因热邪犯胃或饮食不节或不洁而致;热扰神明者,呕吐呈喷射状;霍乱病则吐利并作;反胃病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胃阳亏虚,或脾肾阳虚,不能消谷所致;口干欲饮,饮后则吐,为水逆,见于太阳蓄水证或痰饮病;肝气犯胃,则见恶心欲呕,胸闷胁痛,口苦脉弦;胃痈则呕吐脓汁腥臭。答案补充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答案补充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方1、橘红糕: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500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答案补充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8、姜糖山芋:山芋500克,生姜2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答案补充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即接受和容纳。腐熟,即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饮食入口,经食道容纳于胃中,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若胃的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吞酸,或多食善饥等症。

       胃气宜降: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输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以下行为顺,从而保证水谷的不断下输和消化吸收。因此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才能继续受纳。如胃失通降,则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不降可出现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如胃气上逆,则可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答案补充 肝主疏泄

       促进消化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密切相关。而肝的疏泄功能,和脾胃气机的升降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则有助于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消化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的运化,症见两胁胀满,肠鸣泄泻。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答案补充 胃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呕吐、嗳气、呃逆、恶心)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进食和饮水时吞入少量气体(吞气症),但有些人在进食和其他场合,尤其是焦虑时,无意识地反复地吞咽气体.大部分被吞咽的气体会随后嗝出(嗳气),只有小部分进入小肠,进入肠道气体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体位的影响:食管将其内容物排空至胃后部,直立位时,气体升到胃内液体内容物上面,与胃食管连接处接触,易于被嗝出.当平卧位时,潴留在胃液下面的气体较易被推至十二指肠.过多流涎也可导致增加空气吞入,并可能与许多胃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不合适的牙托,其他疗法或任何原因引起的恶心有关.嗳气可能与抗酸药应用有关;因患者将溃疡症状的缓解归咎于打嗝而不是抗酸剂,故患者可能不断打嗝以减轻痛苦.

       肠腔内气体产生可通过几种机制.细菌代谢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h2 ),甲烷(ch4 )和co2 .几乎所有的h2 都是在结肠内由细菌对摄入的可发酵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代谢所产生,所以在较长时间的禁食后或者在进餐后食物已经完全被小肠吸收时,氢气的量可以不计.答案补充 其他了解很少的因素(如肠道菌群和动力的差异)也可与不同气体的产生有关.正常人群不能完全吸收某些普通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水果和蔬菜中未被消化的多糖也可产生过多的气体.在摄入含有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某些水果和蔬菜(例如烹煮过的豆类)后和在吸收不良的患者中,会产生大量的h2 ,双糖酶缺乏症(绝大多数是乳糖不耐受)患者可将大量的双糖排入结肠,并发酵生成h2 (参见第30节),对结肠气体过多的病例,应考虑到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胰腺分泌不足和其他引起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原因.

       ch4 是由结肠内细菌对内源性物质进行代谢所产生的.ch4 的产生率仅在较小程度上受食物摄入的影响.有些人会不断排出大量ch4 ,其他人很少或无气体产生,多呈家族性,在婴儿期即可出现,并持续终身.

       co2 也可能由细菌代谢产生,但其更重要的一种来源是hco- 3 与h 的反应,其中每1毫克当量hco- 3 可释放22.4ml的co2 .答案补充 氢离子可内源性地来自胃内盐酸或者外源性地来自脂肪消化时释放的脂肪酸,而后者有时相当于数百毫克当量的氢离子.从理论上来讲,一次餐后可有多达4l的 co2 被释放入十二指肠.在结肠内通过细菌对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而释放的酸性产物也可能与hco- 3 发生反应并产生co2 .虽然偶尔会出现腹胀,但是co2 被迅速地吸收入血液可防止产生难以忍受的肠胀气.气体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弥散方向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分压差.h2 ,ch4 和 co2 的产生可减少肠腔中氮的分压,使之大大低于血液中的分压,这可解释在肠腔中有较多氮的原因.气体可通过嗳气,从肠腔进入血液并最终从肺腔,经细菌代谢而经肛门排出(屁,放屁).

       嗳气--(含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嗳气、十二指肠炎等病之出现嗳气者)

       本病是指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冒出声,其声沉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食滞而致的消化不良,浊气上逆所致。又称“噫”、“噫气”,张景岳称之为“饱食之息”。答案补充 脾胃虚弱型嗳气

       病因 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所致。

       症状 以嗳气断续,嗳声低弱,饮食不香为证候特征。伴有面色白或萎黄,呕泛清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 补益脾胃。

       主方 健脾丸加减

       肝胃不和型嗳气

       因 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症 以嗳气频作,嗳声响亮,胸胁不适,胁肋隐痛为证候特征。伴有腹胀,恶心、欲吐,精神抑郁,常因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治 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宿食停滞型嗳气

       因 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脘,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所致。

       症 以嗳气频作,嗳声闷浊,气味酸腐有臭为证候特征。伴有胸脘痞闷,饮食不香,大便有酸腐臭味,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方 保和丸加减

       痰热内结型嗳气

       因 脾虚不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热结于内所致。

       症 以嗳声频作而响亮,咳吐粘稠痰涎为证候特征。伴有口渴欲饮,恶心欲呕,口苦口干,或大便秘结,或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 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主方] 温胆汤加味答案补充 犯了胃病也会伤脾

       胃气上逆证有虚实之分。由寒饮、痰浊、食积、胃火等引起的属实证;因久病胃气大虚,乃至胃气衰败,过服寒凉药物引起的胃气上逆属虚证。胃气上逆证的治法,实证以祛邪为主,方用藿香正气散、保和丸、小半夏加茯苓汤等;虚证以扶正为主,温中和胃,方用理中汤等,养阴清热,方用橘皮竹茹汤加味。

       食疗:胃胀气跑光光

       胃胀气多是消化不良,胃肠运动慢造成的,胃炎、胃溃疡的人常会胃胀气,这里提供2个食疗法,3-5天可以改善情况。

       食疗方一: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饼)

       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砂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再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

       食疗方二:槟榔12克粳米60克槟榔有消食行气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槟榔洗净,用水煎,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盐,随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好。答案补充 最后 个人提出参考意见----葵花胃康灵

       葵花胃康灵  产品简介

       葵花牌胃康灵胶囊是由葵花药业独家研制、首家生产的治疗胃病的新药。

       葵花牌胃康灵胶囊是以中医名著《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抗溃疡的作用为基础,同时配伍三七、延胡索、海螵蛸等地道中药材,加以西药成分颠茄浸膏,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西药合剂。

       葵花牌胃康灵具有解痉、镇痛、止血、制酸、综合修复胃粘膜、消除溃疡及周围组织炎症的作用。

       成 份 白芍、白及、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三七、颠茄浸膏

       性 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褐色粉末,味甘。

       功能主治 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

       规 格 每粒装0.4g

       好了,今天关于“六君子汤加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六君子汤加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The End